曼纳海姆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,是来打战的。曼纳海姆报名参加日俄战争。他被派到满洲,得到中校头衔。在日俄战争中的最后一场大规模陆战,奉天会战中,曼纳海姆因为其作战中的勇敢被晋升为上校。

战后,曼纳海姆回到圣彼得堡。帝俄此时需要关于清政府新政的第一手消息。帝国政府主要是想做对侵占大清西北的可行性研究,特别是新疆,蒙古与甘肃等省。曼纳海姆被提名。曼纳海姆于是成为了沙皇陛下的一名秘密间谍,开始他的间谍生涯。

曼纳海姆的秘密使命:做全面的军事和社会考察,探明从喀什经过兰州直达北京的最佳军事路线。弄清中国的军事实力,以及政治状态,清政府的新政策受日本影响的程度等等。曼纳海姆取了个中国名字叫“马达汉”, 属于音译但又有“俺到中国”的意思。

1906年,曼纳海姆冒充成民族学研究者,跟随法国语言学家、汉学家、探险家伯希和从俄属中亚的撒马尔罕出发,进入新疆到达喀什。

他在巴音布鲁克,与一名日本间谍,迎面相遇,一名身穿制服的日本现役少佐日野强,有几名中国官员陪同,一路测绘并经过汗王的营地,径直来到他的面前。

日野强,日本特务,受日本军部派遣,于1906年至1907年在新疆天山南北做了周游式考察,和马达汉一样,日野强也参加过日俄战争,但和马达汉不同的是,日野强在新疆虽然一直单独行动,但却并未掩饰自己的日本军官的身份。两个曾经是日俄战争战场上的对手,两个同样是在中国,执行刺探情报任务的间谍,在新疆相遇,其中有着太多耐人寻味的东西。

在日野强所著的《伊犁纪行》中,他没有留下有关马达汉的只言片语,倒是站在战略对手的立场上对俄国在伊犁,及南北疆各地的侵略扩张意图进行了揭露。为大清国在西陲统治衰微,失去抵御沙俄的能力,而表露出忧心忡忡。

巴音布鲁克之行,马达汉可以说是失望而归。他与在本地结识的猎人朋友努木嘎分别,上马准备返回的特克斯河谷时,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在马达汉心中油然而生。这个老练的猎手,以他丰富的经历和善良周详的考虑,成为马达汗在深山老林的狩猎路上,一位不可替代的朋友。从这位热情友好,豪爽勇敢的蒙古族老猎人身上,马达汉更看到了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力量。

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,马达汉穿越天山,经河西走廊,访问甘肃、陕西、山西,到达北京,在为期两年的考察活动中,马达汉横跨了中国八个省份,行程14000多公里,获取了大量有关中国政治、军事,人文、地理等方面的重要情报。同时他也看到了一个睡狮怒吼的民族正在觉醒。

不久清末新政以失败告终,随后辛亥革命爆发,清帝退位,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,中国迎来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。十年之后沙皇倒台,曾效忠于沙皇的马达汉,也于十月革命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芬兰。

独立的芬兰在大国的夹缝中挣扎求存,已经成为元帅的马达汉,又投入到保卫芬兰国家和民族独立的斗争中,后来成为了芬兰总统,40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新疆和平解放。

在1950年的回忆录里,84岁的马达汉,这样写道:“一个苏醒并且重新强大的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机会,更是一个无法阻挡的事。”

80年后,马达汉的《上校马达汉男爵奉旨于1906年—1908年穿越中国新疆和中国北方诸省至北京之旅的初步考察报告》公开出版。马达汉的军事间谍身份终于大白于天下,被人们戏称为,在新疆活动过的级别最高的间谍。

历史的发展给马达汉开了个不小的玩笑,现在看来,马达汉的这份内容客观详实、分析深刻独到的军事报告,最终没有派上丝毫用场。而他在沿途为掩护刺探军事情报行动,所进行的地搜集文物,人体测量,和民族人类学的考察,却随着时间的流逝。日益显现出其独特的科学价值。

尤其是他拍摄的近1400幅珍贵的历史照片,以毫不逊色于专业摄影家的水准,为我们留下了很多,已经消逝的的历史场景,和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,成为百年前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宝贵影像记录,至今,依然焕发着独特的魅力。

《日记》所记载的新疆商贸情况:清末,在南疆、北疆和东疆分别形成了以喀什噶尔、古城和巴里坤为中心的商业圈。

“古城商务于新疆为中枢,南北商货悉自此转输,廛市之盛,为边塞第一。”这里有店铺642家、6家大批发商、25家小批发商。

《日记》所记载的新疆民众社会生活:人们的生活方式极其简单,住房是用土坯垒起来的,屋顶和地面都是泥土的,只在表面抹了一层掺稻草的黏土。

娱乐活动方面,喀什噶尔的大街上,到处游荡着说书人,即所谓马达赫(流浪艺人),是十分受欢迎的创造精神生活的人。

《日记》所记载的农业情况:农民拥有家畜的多少,是衡量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。当时哈密的牲畜数量总共有:马6000匹,牛1.5万头,骆驼1000峰,羊10万只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